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综合报道
卢氏构建“农工贸游一体化”巧做加减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提升
2023-10-20 07:45:42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卢氏县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林果、蜂产业和现代化生态循环产业园建设谋划项目30个,计划投资20.21亿元,其中2024年投资11.12亿元,重点打造北部观光农业示范区、中部循环农业试验区、南部特色农业体验区。作为我国伏牛山优质食用菌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到处菇香飘荡;全国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的卢氏名不虚传,有“卢五味”之称的连翘、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等大量道地药材新品上市、量大质优;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卢氏县,百万亩核桃采收归仓,晾晒、加工、出口,呈现繁忙景象;蜂产业发展提速,优质蜂蜜及蜂产品产销两旺,香飘全国。

  清清卢氏,宝藏山水。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大山系,涉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颗“豫西绿宝石”有着取之不尽的农业资源,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既是“中国核桃之乡”,又是“中国香菇之都”,还是中药材道地产区……拥有10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

  近年来,卢氏县瞄准建设“农工贸游一体化”目标,深挖本土特色产业资源,围绕香菇、核桃、苹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巧施“加减法”,标准化生产、延链补链、扩链强链,推动特色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农工贸游一体化发展路径是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和乡村旅游业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卢氏县要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抓龙头打基础,做实现代农业主体,逐步形成‘农工贸游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说。

  科学做减法,种养业事半功倍

  10月16日,官道口镇果岭村,夕阳下,来自栾川县的张翠红和同村十几个妇女为苹果摘完袋后,结伴走回宿舍。她们背后是连片绵延4000亩的苹果种植基地。

  说是果园,却见不到葱郁的树冠,沿着山坡走势,一行行苹果树像葡萄藤一般,树干大概婴儿手臂般细,高不过两米,却生发出几十个枝条,挂满了即将成熟的苹果。

  “这是当前种植苹果最先进的矮化密植栽培,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果树的营养生长、增加生殖生长,让果树吸收的营养更多地转化到结果上。”基地负责人徐欣说,“相当于‘减’掉传统苹果树的树干栽种树枝,第三年就能迅速达到盛果期。”

  种植这样的“减法”苹果,为人工疏花、疏果、套袋、摘果提供了极大便利,村里的留守老人也能轻松胜任,树根处则有滴灌带进行稳定的水肥供养,同时没有了树冠的遮挡,作业机器可以轻松进入果林施加有机肥、除草,苹果生产越来越“工业化”。

  “果岭村的苹果种植基地位于黄土高原‘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核心区,过去也曾经有人种植过苹果,因为效益不好,村民就砍掉果树外出务工,这反而为果岭村布局高科技苹果产业腾出了道路。”官道口镇镇长薛锋说。

  2019年果岭村引进企业投资,建成包含苹果种植基地和万吨果品冷藏库、智能分拣线、物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在内的卢氏县果品产业标准化示范园。

  “目前基地生产的苹果供不应求,售价在每个10元到30元不等,预计2023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薛锋说,同时果岭村村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以房屋、土地入股拿到股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赚取薪金。基地目前每年可吸纳1600多名群众参与务工,不仅覆盖了本地务工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10月17日,走进卢氏县信念集团后河养猪场,白花花的母猪挨个住在排列整齐的“隔间”里,头顶的标签上是每头猪的配种信息和预产期,脚下栅栏干爽洁净,缝隙里隐隐约约能看到正在发酵的有机肥。猪舍通风顺畅,闻不到臭味,没有一只蚊蝇,更不见污水横流。

  后河养猪场在养猪模式上做“减法”,去掉了传统养猪模式很多必备的环节,同时也减掉了污染和病害。

  猪的粪尿透过栅栏直接漏到地下,通过微生物自动发酵成液态有机肥,通过管道抽到周围的蔬菜大棚,同时直接在地下将臭气抽出净化,不用清扫就能保证猪舍洁净。除此之外,还有温控系统和喂料系统,保障猪舍温度,无需一日三次喂料。

  “我们的猪很健康,不用打疫苗也不用消毒,特别省心。”后河养猪场负责人孙文胜说,猪吃的是河南信念集团科研团队专门研发的平衡蛋白饲料,从根本上提高了抵抗力。

  “其实猪跟人一样,如果吃得好、抵抗力强,啥病也不怕,滥用疫苗和药物反而会破坏它体内的平衡,只能继续加大疫苗次数来防病保健,形成恶性循环。”孙文胜说。

  目前,卢氏一共有5个这样的生态养猪场,1名工人可以负责3000多头生猪的喂养和管理,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平均每斤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4元,仍供不应求。

  科学系统的理念和方法支撑起了卢氏县养猪产业的“减法”,养猪事半功倍,还没有环境问题。

  在卢氏县,这样的“减法”不止存在于养猪行业。

  合理用先进科技为特色产业做好减法,产品品质提高了,经济收入增加了,卢氏特色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片豫西宝地及时适应时代变换,焕发出新的生机。

  向多头延伸,产业链枝繁叶茂

  东明镇涧北村的香菇收购点内,菇农杜新立搬着刚采收的一筐香菇过磅。

  筐子才放上几秒钟,旁边的小机器人就播报出了香菇的重量和品级,而另一边的打印机随即吐出一张附有二维码的贴纸——这筐香菇的“身份证”,其上标明了它是于10月12日中午产自涧北村杜新立家菇棚的1号大菇,重量10.9公斤。

  这些“身份证”是小香菇们在卢氏县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打下的锚点,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从香菇菌棒生产到香菇种植到香菇产品销售全产业链的可追溯。目前全县食用菌主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都已纳入这套系统,监控管理着2000多座食用菌大棚。

  建立追溯系统为的是标准化生产,而标准化生产正是产业链发展的基础。食用菌产业是卢氏县的主要农业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有11.8万人,有135个食用菌专业村、4个专业乡镇。

  过去,很多村庄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不仅有追溯系统监控种植过程,卢氏县还建成了国内技术装备一流的工厂化菌袋加工基地3个、智能化养菌车间42座,是目前国内生产工艺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菌袋加工基地。

  目前卢氏县有超7000座标准化四季出菇大棚,培育菌棒加工企业11家,年产能超过8000万棒,食用菌生产规模突破3.6亿袋,鲜品产量提高到36万吨。

  这种“加法”源源不断。

  向前延伸,从“种”入手。卢氏县与上海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成立河南金海中原食用菌研究院,共同开展菌种繁育推广等技术攻关,其中香菇液体菌种产业化应用相关项目经中国菌物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县共培育菌种生产企业9家,年产能1000万公斤。

  向后延伸,卢氏县培育出口加工企业33家,出口额位居三门峡市前列,培育以香菇多糖多肽提取、香菇酱、香菇水饺、香菇罐头为主的深加工企业10家,产能比过去翻了一番,各类加工渐成集群发展态势。

  食用菌产业靠做产业链“加法”双向延伸完成了转型升级,卢氏的另一大王牌产业核桃产业也一直在进行提质增效的“加法”。

  “卢氏县的核桃种植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光零散种植面积就达11.6万亩,之后才逐渐开始引进优良品种。”卢氏县林业局局长陈建东说。

  现在,在生产端,卢氏整合全域核桃产业资源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种提升换优,镇镇都有核桃基地,家家都有核桃树,种植户人人都是“技术员”,核桃实现五年连续丰产,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6万亩,建成核桃基地109个,年产量6500万公斤、年产值6.5亿元。

  在加工端,卢氏县则下足了绣花功夫,将小小的核桃解剖、挖掘,追求产业链的多头延伸。“核桃是名副其实的‘全身都是宝’,外壳可以做粘胶工艺品,分心木和雄花序则是功能茶,核桃仁可以鲜食,可以烘烤、油炸成零食,可以榨油、酿酒,还可以提取蛋白制成蛋白粉。目前卢氏多家核桃加工企业已经推出了核桃零食、核桃油生产线,其他项目也已经在路上了。”陈建东说。

  如今,核桃“加法”硕果累累。卢氏已建成年交易10万吨的豫西最大的核桃购销集散地,原荣农产品公司、华阳食品公司、当家山核桃科技研发中心等多家核桃加工企业实现正常化生产经营,产值近亿元。

  香菇、核桃产业链延伸只是卢氏农业产业发展的缩影。中药材产业方面,卢氏县域内龙头企业与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建成全省最大的连翘良种繁育中心,与京东方AIOT智联植物工厂合作培育出4个“卢翘”良种品牌,年繁育优质种苗200余万株……

  未来,卢氏的农业产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加法甚至乘法,持续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农业产业体系也将更加完善,为全县建设“农工贸游一体化”为链条的现代农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讯员张海军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