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财经要闻
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央行政策工具加码
2023-06-30 19:40:36 | 作者: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发放政策礼包!继3月全面降准、6月密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码”。

  中国人民银行6月30日发布消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结构性工具额度,将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改善,助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此举释放出增强逆周期调节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有望发挥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考虑到目前宏观经济修复情况,经济内生动能、社会有效需求的提振,还需要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予以呵护。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具备发力空间。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支持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继续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活力的激发,对于稳定就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人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定向直达功能。启用这一工具,表明中国人民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但同时注重政策质效和精准有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银行息差缩窄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进而继续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保持了较快增速。董希淼认为,这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发展,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恢复发展。今年前4个月,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6.4%,贷款利率稳步下降。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本次涉及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均属于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农再贷款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放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支小再贷款引导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发放对象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进行贴现的业务,重点用于支持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设立、延续和退出,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矛盾,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快速提升这些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编辑:金融小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