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住房发展已经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乡村发展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基础上,进入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期盼拥有更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更便捷高效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和更优美宜人的城乡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实在在成效,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对幸福最朴素的期待,安居才能乐业。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牢牢抓住安居这个基点,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提高住房建设标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打造“好房子”样板,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让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以城市设计为龙头,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城市不同尺度设计要求,同时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研究建立建设工程许可制度,构建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到运维的闭环管理制度;以城市体检为基础,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将城市体检出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危旧房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以精细治理为保障,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着力建立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有针对性地补短板、惠民生、促振兴;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护传承发展中华农耕文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小城镇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