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6月26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会见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时指出,要为人民群众建造好房子,提高住房品质,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6月28日,倪虹又在《学习时报》发表4600字重要文章,呼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倪虹在《谱写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篇长达4600字的文章指出,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征程上,要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要牢牢抓住安居这个基点,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提高住房建设标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打造“好房子”样板,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让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三天两提“房屋养老金”制度,释放什么信号?
以下为全文:
谱写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
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进入新时代,我国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根据“七普”数据,我国城市、镇、乡村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46.80平方米,比“六普”时分别增加7.4平方米、10.3平方米、15.1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0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建成区面积6.4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06%,供水普及率99.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9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55.22万公里,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长度9575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乡村建设力度空前,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全国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1.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8.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彰显了中国建造水平。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9.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2.9%,“中国建造”品牌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