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峨溶茶探”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溶镇,开展以人工智能专业赋能茶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旨在助力当地特色茶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图一)
峨溶镇政府领导与“峨溶茶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专题座谈会。 座谈会上,峨溶镇党委书记梅先锋详细介绍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独特资源优势。 在秀山县“一药两茶”战略引领下, 峨溶镇形成了“两茶一果”的特色农业布局,大坪茶叶基地更是成为“全国‘三品一标’基地”。“峨溶茶探”团队系统介绍了“茶业+”乡村振兴产业拓展项目,其核心在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峨溶镇茶叶专属IP品牌。 围绕这一目标,项目聚焦于三大关键维度:茶产业升级、茶文化传承以及茶旅路线的开发。 团队指导老师尹琼瑶特别提出,要依托现代通信技术深度赋能传统茶产业,探索创新融合新路径。峨溶镇领导高度评价了团队的创新理念,表示人工智能是推动峨溶镇万亩茶园提质增效、打造现代农业标杆的有效动力。
(图二)
座谈会后,团队成员在镇领导及企业技术人员的陪同下,深入大坪茶园进行实地调研与体验学习。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实践了“一芽一叶”的精细采摘标准,直观感受了科学化、标准化茶园管理带来的高效益。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深入了解“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此次茶园实地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现代化茶叶生产的全流程,并切身感受到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显著成效。
(图三)
在此之后,“峨溶茶探”乡村振兴促进团重点探访了当地知名企业——皇茗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现代化茶厂。在厂长张茂平的带领下,团队系统参观了涵盖萎凋、揉捻、发酵等核心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制茶工艺。张茂平对茶叶产业始终怀揣着深厚的热忱。这位曾任峨溶镇峨溶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的老党员,早年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率先投身茶叶种植事业。2018年,他实施茶叶基地"矮化"管护技术,基地茶叶产量在次年提升30%。如今虽已71岁高龄,他仍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悉心查看茶树长势,指导管护工作,还专程赴四川考察学习先进种植模式,从基层党务工作者转型成“民间茶叶种植技术专家”。此次实地调研为团队的电商直播营销项目提供优质货源保障。
(图四)
随后,团队成员在峨溶镇电商大楼架设专业设备,通过主流电商平台,对大坪茶园的地理标志茶叶产品进行沉浸式直播推荐。直播内容生动展现了原产地的生态底蕴、制茶精髓和产品的卓越品质。首次直播累计点赞量突破5万,这次直播有力印证了数字化营销对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
(图五)
此次“峨溶茶探”团队的实践探索,深度契合国家及地方关于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重庆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亦明确支持科技人才下乡服务机制,与峨溶镇着力推动的“茶业+”融合发展战略高度一致。目前,该镇正加速打造茶旅融合网红打卡点。 重点建设大坪、蒋家观光茶园等3个示范项目。 以峨溶镇为载体的“最美茶园”,已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茶艺培训、茶园摄影、茶文化体验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茶旅融合显著激活了乡村经济新生态。
撰稿:尹琼瑶、胡雅玥、谢万棚
摄影:钟相吉、袁野蓝天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