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背井离乡42岁当老板身家超千万:叶县籍昆山企业老板邹广军的创业之路
16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32岁开始承包生产线做代工,42岁身家超千万元……叶县籍昆山企业小老板邹广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句话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我现在的成就跟其他老乡比真不算啥,今天就是来跟各位老乡学习的。”2月4日,在叶县驻昆山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刚刚参加完叶县籍昆山企业家座谈会的邹广军谦虚地说。
42岁的邹广军是叶县夏李乡田庄村人,目前在昆山市毅达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两条完整的生产线。该公司属当地知名的高精尖台资企业,以生产门禁识别装置产品为主,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而邹广军的这两条生产线就创造了全公司四分之一的产值。
邹广军从小就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16岁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外出打工,最开始是修铁路,干了4年,都是苦力。
“干苦力啥时候是个头儿啊,自己还年轻,还是想到经济发达城市去闯闯。”他说,昆山离上海近,想象中的昆山应该特别漂亮、豪华,应该是很好赚钱的地方。
于是,2002年他孤身一人来到昆山,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因为文化程度低,当时找个工作都成问题,几经周折才到了毅达科技有限公司打工,所以我对这个公司也很有感情,这一干,就到现在。”他说,当时工资有3000多元,那几年,只往家里寄过三次钱,每次1000元,现在提起来他都惭愧。
命运总是眷顾勤奋的人。靠着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在流水线做了7个月操作工后,邹广军很快被提拔为线长,后来当了科长,再后来被调到研发部当上了技术员。
“当上技术员后,工作清闲了不少,可没有加班费,工资比普通工人低了不少,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邹广军说。
穷则变,变则通。2013年对于邹广军来说是相对艰难的一年,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下定决心开始承包生产线,为公司做产品代加工。可10万多元的启动资金,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老乡、亲戚、朋友都借过来完了,最终算是凑够了,这才开始走上正常生产。”邹广军略显无奈地说。
前两年物料、生产线都是租用公司的,所以利润相当有限。2015年,邹广军一咬牙又筹资20万元买下了公司的两条生产线,物料也开始单独自己采购,正式开启了“单飞”生涯。
2021年,由于订单“爆仓”,为了赶进度,他又投资70万元购买了4台数控机床,使得产品的生产速度、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现在我们的生产线上常年有技术工人10人,其中一半都是咱叶县老乡,工人工资一年在80万元左右。”邹广军说,两条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现在在昆山买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为了孩子上学,去年10月份把老婆、孩子的户口也迁了过来,下一步就全身心先把事业做大,争取早日创立一个完全属于咱自己的品牌。”邹广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