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财经要闻
最高罚款283万元!国家外汇局强力震慑“逃汇”行为
2023-06-29 17:00:26 | 作者: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虚构贸易背景付汇、分拆逃汇等虚假、欺骗性交易迎来监管重拳出击。

  6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公布新一批外汇违规案例,强力震慑资金违规流出行为。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10起逃汇案例中7起涉及企业,3起涉及个人。7起企业逃汇案例中有6起涉及通过虚构贸易背景方式进行,还有1起是利用多人便利化购付汇额度,以欺骗手段将境内外汇转移到境外,个案最高罚款金额283万元人民币;3起个人通过分拆等方式逃汇,个人最高罚款34.9万元人民币。

  比如,宁波利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17年3月以虚假单证办理转口贸易付汇,金额合计711.6万美元;河北籍刘某2020年1月至7月间利用20名个人名义分拆购汇汇往境外账户,非法转移资金合计99.3万美元。这些行为均构成逃汇行为,分别被处以罚款241.7万元、283万元和34.9万元。

  “本次通报10起企业和个人逃汇案例,旨在引导企业和个人通过依法合规渠道办理外汇业务,提示非法渠道风险,共同维护良好的外汇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国家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常态化开展违规案例通报工作。

  针对虚假、欺骗性交易,监管高压打击态势仍将持续。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外汇局在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虚假、欺骗性交易的高压打击态势,持续加大对虚假贸易收付和投融资执法检查力度,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聚焦后续监管重点,该负责人称,国家外汇局将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流动情况,持续关注重点渠道、重点主体和重点业务,统筹发挥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作用,精准高效打击违法违规活动。

  国家外汇局还将加大对外汇违规案件的检查力度,严肃惩处分拆购付汇、地下钱庄等虚假、欺骗性交易,同时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履行展业职责,严把审核关。

  政策宣讲服务工作也是后续政策关注的重要环节。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外汇局将深入市场了解用汇需求,详细讲解外汇便利化政策,切实解决企业、个人用汇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编辑:金融小编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