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热点资讯
山西2023年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等十大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正在陆续实施
2023-03-24 08:09:34 | 作者: 何宝国 | 来源: 太原日报

  九曲黄河绵延万里。这就意味着,想要最终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并不容易。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水韵太原”九河生态复流工程、中部城市群入汾水质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将陆续实施。

  我省将依托水网工程建设,科学调配水资源,结合源头区水源涵养、中水回用等措施,逐步减少汾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开采量,保障生态基流,汾河干流流量不低于15立方米/秒。通过对汾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廊道,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到2025年,汾河流域基本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

  实施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域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及提质增效工程等十大建设工程:

  一是扎实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重大工程,把“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一号工程”,掀起工程实施热潮,推动全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是系统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制定美丽山西试点创建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多层级多领域的美丽山西载体示范创建活动,用五彩缤纷的众多“小美”铸就浑然一体的三晋“大美”。

  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农业灌溉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和保汛期水质稳定专项行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与“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划定,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四是全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五是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六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监察执法。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我省生态环境污染与环境风险问题整改落实,开展第二轮第二批省级生态环保例行督察。

  七是着力推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

  八是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制度改革。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九是加快推进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十是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共2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046亿元。

  实施“水韵太原”九河生态复流工程。围绕打造“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太原”格局,聚焦有河有水、人水和谐目标,一体推进“九河”源头东西山水源涵养、“九河”上游生态型河段建设、“九河”堤内亲水平台等工程建设,结合太原东西山调水工程,促进九河生态复流。

  实施中部城市群入汾水质提升工程。开展汾河太原段和潇河沿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化建设,实施太原市晋阳、汾东,晋中市正阳、寿阳等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带保温措施的人工潜流湿地水质提升工程,以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阳曲县杨兴河生态廊道建设、太榆退水渠环境综合整治、太原市东暗涵出水水质提升等生态化治理工程,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河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3项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提升汾河太原段水质。

  在干支流生态基流保障工程中,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滹沱河供水工程、太原市东西山调水工程和中部引黄汾河、文峪河连通等工程,向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置换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源,不断提升兰村泉、晋祠泉超采地下水位。

  方案要求,严禁在汾河源头宁武雷鸣寺至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村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范围、三给村以下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

编辑:璐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