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金融网首页 > 行业资讯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县梯田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2-10-13 10:46:27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县梯田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河北涉县地处太行山区,石多土少。早在13世纪,当地先民便凿石垒堰、覆土务农。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建成了规模庞大的梯田。涉县梯田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作“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2014年,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涉县在保护性开发梯田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现如今40多个梯田沿线村庄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9月20日,在河北涉县王金庄村,玉米、谷子、高粱渐次成熟,黄绿交错的旱作石堰梯田随山势绵延,一望无际,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壮丽景观。

  涉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太行山区深山县。全县荒山多、耕地少、水源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农民就地取材,用山石筑堰,在石堰间填土造出片片田地。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北方旱作石堰梯田最具代表性的系统之一,其中规模最大的梯田位于井店镇王金庄区片。杨彦忠 摄

  “山有多高、堰垒多高。”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贺献林告诉记者,涉县的旱作石堰梯田至今已有超过700年历史,经过世世代代的修建,梯田从山脚层层叠叠直达山顶,除了悬崖陡壁,7成以上的坡面都被利用了起来。目前,石堰梯田系统面积达204.35平方公里,涵盖46个行政村,在给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生计的同时,也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环境。

  “在我们这,土比金贵,祖祖辈辈种植梯田的土,都是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哪怕鞋子里有点土,都要倒回田里。”王林定是土生土长的王金庄人,每每看到祖辈留下的梯田被撂荒,他都心疼不已。

  在河北涉县王金庄村,秋日的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线条分明,宛若大地的“调色盘”。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邓光韬 摄

  在王林定记忆中,十几年前,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山上的田荒了不少。“后来政府带着大家保护梯田、修复生态,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后,田里的小米、花椒卖到全国各地,我们的‘石田’又活了,很多年轻人也回来了。”言语间,流露出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的挚爱。

  “喔喔……嘚嘚……”一声声吆喝响起,王林定和妻子牵着毛驴又开始一天的劳作。“我家这片田种的都是老黄谷,熬出粥来米油多、口感好,吃起来别提有多香!”王林定捧着金黄饱满的谷穗笑得合不拢嘴。

  9月20日,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贺献林在旱作石堰梯田观察记录老品种的生长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邓光韬 摄

  “谷粒饱满,秆壮、穗大,这个老种子总算留住了。”沿着山坡缓行,贺献林不时停下查看梯田中黑软谷的长势。“前些年,像黑软谷这样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在王金庄已经消失了,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在其他村庄发现还有小范围种植。我们就把收集到的种子播种到了老品种提纯复壮基地,并纳入‘农民种子银行’进行管理。”

  58岁的贺献林已经和梯田打了20多年交道,一直致力于旱作石堰梯田的保护与利用。在他眼中,老种子代表了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王金庄“农民种子银行”,已经收集管理的农业物种有26科57属77种,很多品种的种植历史都在百年以上。

  “我们通过对传统作物品种的普查、收集,保存传统作物的遗传基础基因,进而利用其基因选育优良新品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贺献林和他的团队这些年先后提纯复壮了小黑豆、红软谷等60余个老品种,让它们重新回到梯田生长,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产量还有所提升。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种类,同时在土壤、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段维佳 摄

  近年来,涉县积极开展石堰梯田保护发展。“在梯田周边造林,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避免自然灾害。”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李和保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他们通过补植和区块造林的方式,持续开展梯田生态综合治理,种植连翘等经济林,在提升土地附加值的同时还绿于民。

  “当地农民都有了保护生态的意识,不再到山上放羊、割柴,自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破坏。”李和保兴奋地说,生态的改善让野鸡、獾、粉葛等野生动植物再次出现,传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积极信号,让这片古老的石堰梯田焕新颜、展新姿。

  在相距王金庄村不到5公里的刘家村,乡亲们正忙着挑拣晾晒好的花椒。90后自媒体人“农村阿凯”在一旁做着直播带货:“都说我们涉县的花椒十里香,大家看看,粒粒鲜红、饱满油亮……”

  河北涉县“90后”小伙刘志凯,把祖辈留下来的梯田风光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家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段维佳 摄

  “农村阿凯”本名刘志凯,是刘家村人,过去多年在外务工,2016年他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这些年,他用镜头记录下家乡梯田的变迁,制作出上千条短视频,在网上收获了183万“粉丝”。

  搭上网络短视频的快车,刘志凯除了宣传家乡美景,还为家乡的农产品销售出了一把力。“去年我们卖出小米3万斤、花椒2500斤,收入10多万元。”看着乡亲们靠梯田过上好日子,他干劲更足了。

  今年5月20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河南金融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