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深体验:河南发布旅游公路网新蓝图 重点打造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
12月5日记者获悉,省政府近日印发《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动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有力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建设。
河南将如何规划打造四大一号旅游公路?
其中,“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文化主题,弘扬黄河古都文明、姓氏文化、功夫文化等黄河文化,展现大河风光和伟大的治黄水利工程等,延续黄河历史文脉,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传承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
“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以“太行天路、畅享运动”为文化主题,展现太行山雄伟的地质地貌和原生态山水特色等,弘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展示太行区域独特的“红色+红叶”景观,推广徒步、攀岩、滑翔等时尚户外运动。
“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以“生态伏牛、尽享休闲”为文化主题,展示伏牛山“一山分南北”的独特气候和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展现原始森林、地下河流等景观,发展天然温泉、高山滑雪等产品,培育回归自然、生态康养、放松愉悦的旅游产品和消费需求。
“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以“红色信仰、绿色体验”为文化主题,展现油茶独特茶香和豫南古朴美丽的山乡风韵,弘扬传承“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着力打造红色品牌,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为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交通大省向文化强省、交通强省转变,《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体现我省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示范路,实现“十百千万做示范、一号公路成品牌”,即创建10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建成100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游客驿站,推出里程1000公里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构筑里程10000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到2030年,全面建成“贯通全域、衔接顺畅、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质”的旅游公路网,力争实现“省省通、城城通、城景通、景景通”。
据介绍,全省旅游公路网分为主线、支线、联络线三个层次。其中,主线服务高热度旅游区(点)集聚区间以及其与全省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板块的快速联系,以高速公路为主,承担“快进”功能;支线主要服务高热度旅游区(点)集聚区间便捷直连以及其与主线的快速联系,以普通干线公路为主,承担“集散”功能;联络线主要服务景区与支线的便捷联系,以普通公路为主,承担“慢游”功能。
“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快进慢游”玩转河南。结合景区分布情况,我省将坚持以景定线、以线穿景、连点成线、穿珠成链,分类分级串联全省重要旅游资源,规划布局“一带一廊多环”(黄河旅游公路带,连通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的三山旅游公路廊,多条旅游公路环线)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线网,总规模约16600公里,由27条主线约5000公里、35条支线约5500公里和200条联络线约6100公里构成,直接连通全省90%的旅游景区,基本实现高热度旅游区(点)20分钟上高速。
按照《规划》,依托旅游资源多、聚集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一河三山”四大板块,我省将重点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其中,“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线网覆盖三门峡、济源、洛阳、焦作、新乡、郑州、开封、安阳、濮阳9地42县(市、区),规划总里程约4810公里;“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线网覆盖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地10县(市、区),规划总里程约1855公里;“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线网覆盖三门峡、洛阳、南阳、平顶山4市14县(市),规划总里程约3865公里;“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线网覆盖南阳、驻马店、信阳3市22县(区),规划总里程约2760公里。
如何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实现“站在风景上看风景”?据了解,我省将依托网络布局,结合沿线自然环境、景区分布等因素,丰富完善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面提升路域环境,推动旅游公路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畅安绿舒美”的特色化生态旅游公路;推动旅游绿道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相融合,提升旅游公路游憩体验功能;以“标准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差异化配置”为核心,在旅游公路沿线布局高品质服务游客驿站;统筹打造观景平台,完善“融景、停驻、观赏、休憩、游览”功能;积极推动营地建设;强化全省旅游公路引导标识系统设计与智能升级。